引言
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5月8日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定义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被列为国家希望大力推动和重点突破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纵观过去这5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如雨后春笋般,且其发展的质量和成绩也相当令人瞩目。截止到2019年6月国内已经有17家企业开展关于PD-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临床试验,其中已经有5家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有单抗新药获得国家食药监局批准上市。
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业务管理难度的增加,而信息化建设也被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快速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国内药企采用如SAP这样的大型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在2000年开始的15年间,国内上线SAP系统的制药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和中药制剂领域。而从2016年开始,我们看到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纷纷开启新一期数字化转型之旅,将自己的核心系统升级成为以财务业务一体化和精细化、集团化管理为主的SAP S/4HANA数字化平台。
一、生物制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是什么因素使得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呢?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1、重研发、高成长、管线长、项目多。
生物制药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获批上市,但其研发与生产工艺开发难度比传统化学药大,主要表现在研发和临床时间更长(10-15年),工艺开发流程更为繁琐,投入的资金更多,且结果不确定性更高。
可以说,生物药的研发就犹如赛跑,这对企业项目执行过程、预算及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内部资源的计划和调配、物资管控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都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2、商业化产品增加,运营难度快速增大
随着业务的扩张,商业化品类增加,势必会给原先以单品类运作的生物制药企业带来更大的运营复杂度,这也是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运营过程中正在面临的难点。
首先,业务的快速扩张对企业扩张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能力提出比原先更高的要求。
其次,品类增多会导致多工厂或多产线同时生产运作的情况。
第三,带来销售队伍的扩张,对公司销售队伍的管理和销售费用的管控,带来新的、更加精细化的要求。
第四,公司财务核算与成本分摊的复杂度,将会比原先高出很多。
3、国际化布局,支撑海外临床试验及合规要求。
中国国内的几家生物制药领军企业,都在努力的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进行海外临床实验,并建立国际分部和海外办公室。众多的国际化布局,对生物制药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带来下属两方面的考验。
- 传统意义上说,多国运作的企业,其核心业务系统必须要支撑多语言、多币种、多会计准则、多税务准则等的国际化要求。
- 海外临床实验,甚至于是到海外进行生产,对生物制药企业内部供应链运作的合规性要求(GxP要求、药品追踪追溯要求、药品信息申报等)增加。
4、与全球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2019年8月,国内某生物制药企业宣布与美国一家大型制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根据我们的统计,全球前30大制药企业,95%以上使用的是SAP整体数字化平台构建的核心系统。中国药企与海外药企达成战略合作,必定会推动中国药企本身运营流程的改善与优化,与此同时也会对中国药企提出更加高质量的业务运营能力及相应的信息化支撑要求。
5、未来产品价格的下降对成本管控带来的压力。
中国国内已经有PD-1的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据几家头部生物制药企业透露,虽然现在生物制剂产品的价格还较为高昂,但是随着进入的厂家越来越多,未来价格肯定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与其到那个时候再来考虑如何控制企业的成本,不如现在就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成本算清楚,做到未雨绸缪。
二、SAP整体解决方案助力生物制药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后起之秀”
从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时间线上相比于传统化药企业要稍微落后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制药企业信息化就处于劣势,相反却给了他们很重要的后发优势。
传统药企由于发展的时间较长,信息化的历史包袱较为严重。而今天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行业最佳实践的导入配合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借鉴,快速将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与传统药企相似的等级。
我们所走访过的生物制药企业大都对信息化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众多企业已经通过国际一流的软件平台构建了类似于MES、WMS、LIMS等现场执行系统,而他们所缺乏的正是企业未来长期稳定发展所必须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将这些执行平台整合起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外部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有效管控的目的。
SAP生命科学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将会助力我们的生物制药企业快速、成功的完成数字化转型,与世界一流的药企同台共舞。
SAP生命科学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帮助药企实现其价值互联
下面,我们对SAP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的主要解决方案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核心ERP,生物制药企业业务运作的基础管控框架。
基于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核心ERP系统,是生物制药企业践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也是全球和国内众多药企进行信息化重构的第一步。
近5年来,SAP S/4HANA在国内数家生物制药企业和以CDMO为主的药品外包研发服务型企业成功上线,通过行业最佳业务实践的应用,帮助客户厘清及落地采购到付款、计划到制造、销售到收款、财务到报告、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等的核心业务流程,形成未来业务快速拓展的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和强大的精细化管理及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很多的生物制药企业都谋求IPO上市以及快速融资。SAP S/4HANA的实施和建设将会对生物制药企业提升自身管控水平,做到严格的流程内控,在资本市场上更多的赢得投资者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2、研发管理,生物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企业,都有很多的研发管线在进行,而且研发周期长、投入资源多、结果不确定性高。因此对生物制药企业来讲,研发项目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SAP数字化核心平台研发管理流程
通过SAP S/4HANA中的项目管理模块(PS),将研发过程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中所需要完成的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研发项目中投入的FTE人员或外部人员的时间及其相应成本,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验试剂、设备等,以及可能有的试生产及其相应的投料、报工等端到端的进行管理,帮助管理层能够清晰的看到每个研发项目的运行状态、进度、投入等。
其次,我们通过SAP投资组合管理(PPM),能够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研发项目的投资决策、预算分配、所有可用的资源计划以及调配等,有清晰且完整的洞察力。
3、供应链的稳健性与保障机制,企业快速扩张的坚强后盾。
随着生物制药企业从原先的一条产线、一个品种向多工厂、多产线、多品种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供应链运营的复杂度也会不断增加。信息化如何能够帮助生物制药企业做到后端运营的稳定和保障呢?
计划层面
研发计划、(试)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协同,提升生物制药企业在高价值物料的需求、采购、领用、核算等方面的合理性,同时保障其供应,避免浪费,控制成本。
销售与运作计划,帮助生物制药企业构建多品类、多工厂、多地区、多国家销售过程中的计划协同,为快速的扩张做好准备。
执行层面
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流程与数据打通,与工厂的生产数据打通,与研发端的物料数据打通,与销售端的订单数据打通,形成全业务链数据与流程可视,为计划的准确制定与执行提供保障。
4、销售与营销管控,产品商业化必由之路。
商业化产品的上市及增多,必定会给生物制药企业带来销售团队的增长和扩充,那么对销售团队尤其是销售费用的管控,就成为生物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四个关键点。
传统意义上讲,销售与营销管理属于CRM的范畴,但是由于系统的重度开发,导致无法应对多变灵活的客户需求。笔者认为,药企营销中最为难管却也不得不管的是销售费用,而国家也不断的在强调药企销售费用的合理性与合规性。
SAP在整体端到端营销解决方案基础上,通过费用管理平台SAP Concur,为药企提供轻量级的费控解决方案,更好的帮助管理层在药企费用管理方面做到实时、透明、合规。
SAP Concur费用管理平台,快速提升药企销售费用管控
结语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虽然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其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其增速领先于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8330亿人民币,而笔者认为,市场的发展必定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到最终持平,继而出现兼并整合的局面,有实力的企业不断的壮大自身的规模,而没有实力的企业则会成为被吞并的对象。
SAP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永远都是一场内功修炼的过程。其效果虽然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是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永远一路伴随,为企业挡风遮雨。当今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正处在行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众多的客户案例证明,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已经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帮助自身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堵住漏洞、管控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任彬
SAP中国生命科学行业资深方案架构师
任彬先生拥有16年的信息化从业经验,涉及的领域包括医药行业信息化咨询及方案架构、企业级风控及安健环方案设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作为项目经理及主要咨询顾问参与国内外众多大型客户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广药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复星医药等国内药企,以及美国杜克大学、美国礼来集团、意大利倍耐力集团等大型跨国集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