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看 SAP 全球蓝宝石大会中国峰会高峰对话-工业互联网:中国智能制造新赛场。航天云网公司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行业领航者,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将智能工厂搬上云端。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 SAP 全球副总裁、SAP 中国联席总经理董志刚与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云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架构师柴旭东的高峰对话,探究航天云网如何实现云端智能制造。
01
董志刚:去年中共中央提出新基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也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您认为这给整个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航天云网如何凭借双跨平台抓住机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柴旭东: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战略,特别是以 5G +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已成为了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工业互联网在数字经济中已经有了清晰定位,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方面。对中国来说,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航天云网是航天科工在全球较早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专门成立的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目前专门从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并依托工业互联网提供三类制造服务: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服务,以此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航天云网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建设和布局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INDICS,目前是国家级双跨平台,航天云网公司基于 INDICS 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了较为完整的平台体系,包括22个区域云、13个行业云,以及一批园区云和重点行业的企业云。面向政府侧,服务于产业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面向企业侧,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后续我认为航天云网,还是要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和航天云网的先发优势,以及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的布局优势,依靠航天科工在产业、技术和制造方面的优势和积淀,服务于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02
董志刚:针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您有什么建议?
柴旭东:当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趋势也是必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对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从技术的角度上讲,更多地是如何更充分地挖掘和发挥工业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一定要从战略层面上认同数字化转型,把它作为关键路径,也作为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任何数字化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效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所以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要做好数字化转型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找好切入点。企业结合自己的定位,具体看切入点是要在产品创新上、生产制造方式上、面向用户提供服务上,还是作为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产业生态上,找好通过数字化来发挥价值的相应的切入点。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手段开展相应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和转型。在明确发展战略、找好切入点的基础上,先启动企业的数字化诊断,更好地把脉、把好方向、找准方向,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少走弯路。
03
董志刚:SAP 一直致力于跟本地的合作伙伴一起联合创新,服务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同时,我们也深度参与了中国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SAP 跟航天云网在哪些领域可以进行合作,通过创新,去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柴旭东:SAP 是全球知名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数字化领域的知名企业。SAP 在中国有众多成功的实施案例、应用案例,也服务了众多的企业。航天云网是一家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作为重点业务方向的企业,双方前期也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
未来航天云网和 SAP 还是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特别是数字化作为世界产业转型升级主旋律的今天,我觉得我们双方不仅是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有很多的合作空间。
SAP 在这些领域有非常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云网经过多年的实践,也包括在航天科工沉淀下来的经验,也有一批较好的围绕着企业智能制造的三类制造–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特别是云制造方面的解决方案。我们双方可以把好的解决方案在我们的平台互相融通。从互相构建生态的角度讲,可以形成更多、更好的,面向特定行业,支持特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也希望我们在国内丰富工业场景实践中形成的一些高价值解决方案,工业应用,能共同服务于中德智能制造领域,服务于欧洲等境外企业。未来,我们可以围绕共同服务的企业,包括产业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相互赋能,共同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生态。
董志刚:航天云网和 SAP 确实是能力互补。SAP 作为企业应用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我们的应用都可以成为航天科工、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一个优秀的 App。我们可以把全球的优秀经验传到中国,同时我们更愿意一起把我们的中国制造,在商业上许多优秀的经验传递给全世界,让我们的合作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