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当全国人民或在准备年货,或买车票回家过年,或订好行程准备出去旅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刹住了所有的脚步,让本该祥和的春节假期变成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从佩戴口罩注意防护,到各地纷纷出台封闭式管理政策,降低人员外出几率,减少人员流动,以此控制疫情的蔓延。在这样的情形下,所有人响应国家号召,秉持“躲在家、少出门、不聚集,在家乖乖待着就是不给社会添乱”的原则,“窝在家”成了疫情期间大家的生活常态。
疫情阻断了大家外出就餐的需求,而隔离在家的一日三餐,却是一顿不吃就饿得慌。很多地方在出现病例后,还出现了叠加性恐慌抢购需求,超市短时间内必需品被抢空,外卖平台供货不足,经常无货可卖。一方面,老百姓每日的生活必须品粮油米面肉蛋菜的供应随着疫情变得紧张起来;而另一方面,大量农户的蔬菜、水果却因为物流、人工等影响被囤积而烂在地里。有些农牧企业库存积压,像一些禽蛋企业的鸡蛋堆积如山却发不出货;也有些企业陷入了“因为工人限制或原料供应不上而开工不足”的困境。
1. 疫情下的中国农牧业
复盘自2003年非典疫情,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这17年来,农牧行业每隔几年都要经历一次疫情的影响。
- 2003年的“非典”,影响了人员的流动,但非典的区域性特征明显,疫情扩散程度远不及此次的疫情,因此防控措施也远不及此次严格。整体上粮农行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其影响不及此次肺炎;
- 2006年和2013年的禽流感,对养禽业形成致命打击,导致整个禽业陷入大萧条。很多中小养禽场关闭,散户退出市场。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通过收购等形式实现了行业的翻转;
- 2018年一直延续到2019年的非洲猪瘟,造成了市面上猪肉供应恐慌,导致大量养殖户被淘汰出局,同时也成就了一批规模养殖企业。
每一场疫情都是企业要应对的一场战“疫”。在这几次疫情过后,往往市场进行了重新洗牌,大量中小型散户被清理出局,规模化企业借势快速形成。而疫情过后,往往迎来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此次的新冠肺炎,对市场的影响同样深远。企业只有在经历了最难捱的冬天后才能迎来春暖花开。
市场的变化给予企业的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重新思考后市市场策略,积极变革,抓住时机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2003年的非典让马云意识到2C的电商将是未来的市场方向,他押对了。2000年初某国际粮油品牌(那时还不是大厂牌)在国内收并购了大量因为原料价格倒挂而倒闭的中小粮油加工企业而迅速崛起,使其成为国际粮油巨头,并且在接下来这二十年间逐步通吃了从原料种植、初加工、深加工、衍生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如今占据了中国粮油的大半壁江山。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促使市场中艰难行进的企业反思在市场中的定位,反思后市的战略布局,反思在市场需求变化的未来要如何去应对。
2. 后疫情时期农牧行业趋势分析
3. 农牧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 建设运营核心平台:伴随企业管理升级需求,以及收并购所带来的管理复杂性,通过构建企业一体化ERP运营核心平台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它将帮助农牧企业实现从“采购到付款,销售到收款,成本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端到端业务流程运营体系建设,打造“集成、高效、管控、可视”的数字化基础。
- 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路,涵盖从种养殖、饲料生产、初加工、深加工到全渠道销售布局,加强线上渠道建设与产品供应网络建设。同时,通过为产业链上企业(如此次肺炎疫情中,上游大量的种养殖户),提供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使企业通过全产业链运作,锁定利润来源,提高抗风险能力。
- 实现数字为导向的数字化农业:农牧企业普遍呈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这跟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时代变革的严峻形势下,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在种植过程中监控农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情况等,或养殖过程中禽畜的饲养、检验检疫情况,在加工销售环节中全程产品追溯,保证食品安全,这都将大大提升农牧企业的产业链运作水平。利用数字化手段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经营决策调整,必将支持企业在疫情的严峻形势下积蓄能量、砥砺前行。
疫情当前,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笔者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自我改变,不断自我突破,才能保持持续的战斗力。历经磨难,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