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企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
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国自有史以来,酿酒业就已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631.93万千升,同比增长1.17%,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546家,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122.74亿元,同比增长10.20%;其中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45家,完成销售收入5363.83亿元,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15家,完成销售收入1472.52亿元,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12家,完成销售收入288.51亿元,白酒、啤酒销量虽总量略有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葡萄酒还连续两年出现了负增长。具体到白酒行业这几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二是「二八定律」表现明显,少数高端酒企垄断了绝大部分利润,大多数酒企艰难求生;三是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进行转型升级成为白酒企业的共同选择。因此,对酒产业来说,名酒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寻求突破,成为酒企转型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酒企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i. 白酒企业普遍存在着多级的经销商体系及多种销售渠道,价格策略复杂,促销手段繁多,白酒企业在销售体系(销售组织架构搭建和调整)、价格政策(不同产品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价格政策)、经销商管理(经销商年度协议规定可销售的产品种类、年度任务、折扣规则和返利政策)、促销管理(买赠、搭赠、限时、限量、限单)等,对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工具将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
ii. 白酒企业的销售费用都是相对比较高的,但对销售费用的管理手段还较为落后,从费用的产生、申请、审批、执行、监督到核销的周期过长,造成很大的滞后性和较强的随意性,同时白酒行业的费用类型越来越多,如对经销商的各种返利、折扣、广告费用以及各种促销费用,人工很难实现准确的计算和及时地统计,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费用管控平台。
iii. 白酒企业的生产方式大都比较传统,只有个别企业实现了从原酒酿造、勾调灌装、仓储质检到物流发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白酒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越来越重要:对原粮、酒曲、窖池等生产物资的消耗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每一窖池的投入和不同等级原酒的产出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同时计算酿造过程中水、电、气的消耗和人工工时投入,从而帮助白酒企业解决其生产成本难以准确核算的难题。
iv. 对于计划体系,信息化可以帮助白酒企业实现从最前端的经销商要货计划到销售公司汇总,自动转为生产公司的生产计划,根据库存状况自动生成包材采购计划,最大程度降低市场需求的波动对生产及供应造成的影响,降低库存占用,提高存货周转率,盘活大量的库存占用资金。
v. 食品安全是白酒企业立足之根本,建立全程产品质量监督及追溯体系,解决白酒行业的防伪防窜货问题,实现从粮食收购仓储、原酒酿造生产、成品灌装入库、仓库转移发货、物流终端配送、经销商销售等全过程的跟踪等,都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及工具。
b) 外部市场竞争的需要
过去几年中,白酒企业都发展很快,销售队伍不断扩充,营销费用占企业整体支出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那么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企业如何合理使用销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保持良好的利润率?
纵观其它行业,只有在发展的同时注重提升内部管理的企业,才能在最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信息化和数字化就是酒企在外部环境变化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高端酒的品牌价值与核心大单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息息相关,白酒的品牌价值越高,定价越高越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推崇。伴随着酒业持续深度调整,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市场的潜力日趋凸显,企业主要战场向终端渠道和消费场景转移,市场竞争态势要求企业贴近消费者、贴近终端,此时精细化市场操作尤为重要,高端酒的渠道建设在快速转向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对酒企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更细致的要求,这就必然要通过信息化平台的能力来满足和提升。同样在中端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原先主打高端的部分一线酒企在高端市场格局初定之后纷纷发力腰部产品填补市场空白和扩大市场营收,二线白酒在品牌力不及一线白酒且短期内无法突破的形势下,更只有通过精细化的渠道管控把运营做到极致才能在中端酒市场获得成功,随着未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驱动力将转向大众消费,中端及中高端酒市场将成为众多酒企的必争之地,如何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加强渠道与终端管理、提升酒体品质和品牌号召力将成为酒企能否守住并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关键。
c) 终端消费升级的需要